DECEMBER 2021
30
風格人物

催化美好的 赤「紙」之心-鳳嬌催化室

根 源

從「樹火」的根,孕育出「鳳嬌」的芽,時光 要回溯到1990年10月廣州白雲機場的空難事件,意外帶走了台灣造紙大廠-長春棉紙創辦人陳樹火伉儷,卻將他的精神遺志以另一種型式存續發光。

一粒麥子雖然死了,但化為一片苗圃,能見更多生命的向榮。陳樹火先生在世之際,一直有個盼望,想為紙藝文化以及後代留下些許具有意義和力量的美好價值,而敞開懷抱與社會共享的博物館正是他心中的一種理想型式,未料無常先行而來,也讓這個遺憾成為懸掛的心願。

1995年,樹火的兒女讓父親的遺願實現,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以溫暖空間、展覽行動、教學手作不斷地發掘出紙的動人篇章,讓這份對紙、對家族、對社會的情感暖暖的向外延伸,就像孕育台灣紙文化的搖籃,搖啊搖著,搖出了二十多年來的紙藝風華。

傳 承

與樹火隔鄰成立的「鳳嬌催化室」(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),又是以紙傳藝的另一個新生,將樹火先生的老伴-鳳嬌女士之名納為空間識別,是第三代孫女的慧心與對家族的深情,傳承掌門的依耘Lino,和她的母親一 樣,用柔和優雅的姿態,撐起許多人的期待。

在博物館成立的宗旨之外,鳳嬌催化室的核心走出了另一個新的路線方向:從紙藝的跨界催化、自然纖維的材質實驗、策展空間的分享、 協作,都是這個空間懷抱的嶄新可能性。

如同科學反應中的「催化」(Catalysis)一詞, 即便是在傳統的凝滯中,只要有一點對的元素,都有機會加速改變的速率,也是Lino對FENKO空間誕生所設下的期許。其實,自小遠赴澳洲求學,一路在海外攻讀生物化學的她,一直以幫助人類、投入醫學領域為目標;直到有一年回台的假期,某日動手下廚為媽媽作飯,卻看見母親潸然而下的眼淚,才發現感傷源頭,來自母親不捨多年共事與培養交棒的夥伴,即將赴海外深造,心頭上為他鼓勵也深感驕傲,但另一方面卻也自我掙扎著:樹火要不要繼續下去?

原來,二十多年來、一肩扛起博物館文化教育志業的母親,實也有心餘力絀的時刻,但是對家族、對社會的「愛」,讓她能夠勇敢、也讓她願意堅強,Lino也才明白,自己原想行醫、 幫助人們的初心,是來自母親身上愛的投射;而大Lino兩歲的哥哥在青春的生命中忽然的離開,也讓她回頭檢視自己人生中,最重要的價值為何。

自母親身上認識到外公的事業版圖,職涯轉了個彎的Lino,從實習開始悉心熟悉包括生產端、銷售端到教育推廣的毎一個微小環節,往返奔波於工廠和合作夥伴間的毎一個行程中, 使命感也越益濃烈。念書時代就愛作實驗的精神,讓她對產業的傳統不斷的提出疑問與假設,或許時有衝突碰撞,但是這股向前衝的創新力量,卻很感謝扎根者穩重向後拉住的平衡。

心 域

催化室、苔牆、隱室是FENKO三個思考的向度空間,這裡分別提供跨界靈感的交流催生、尋找取法自然的創意靈光、和進入最深處探索的秘密 策展基地;Lino童年那股飄散在空氣中手抄紙、 楮皮纖維烘乾的氣味,彷彿也繼續充滿在這個 時空中,提醒著她莫忘那些曾經耐著高溫、辛苦造紙的叔叔阿姨們。

「 樹火傳承已知,鳳嬌創造未知 」

從紙的平面走向藝術生活的三維,也是自 「樹火」到「鳳嬌」間一次又一次的聯結與 突破,無論是雲門《狂草》的舞紙、疊合台灣風土輪廓的鳳髓箋1號、流動時尚於身軀之上的FENKO SUPPLY紙紗纖維…等, 都是循著自然節奏,和無雜心緒所摸索、 實驗、碰撞而成的奇妙結果。

或許在侘寂之尊、茶聖千利休的身影中獲得諸多啟發,「和/ 敬/ 清/ 寂」不急著為自己定義,卻正編寫著更多故事可能的 「鳳嬌催化室」,因為敏感專注於人、物件、 質地之間的細膩處,開始有了自己的模樣; 如同Lino手中摸著的那紙柔如羽翼、卻透著明亮之光的「典具帖」,在微細脈絡中, 交織出重新創造的美好。▖

加入我的型錄
此商品已成功加入詢價表單